Search

【停。看。感受。思考。選擇。做】

前天晚上,我收到一封寫了將近兩千字家長來信,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【停。看。感受。思考。選擇。做】

前天晚上,我收到一封寫了將近兩千字家長來信,裡面的內容雜亂無章,思路混亂;時而敘述孩子情形,時而描述自己感受,時而推斷孩子行為的原因,時而又告訴我她怎麼跟孩子應對,如何跟孩子講道理,然後又問我該怎麼辦...

我光是看都看到眼花撩亂了,實在沒辦法回覆她,所以我寫到:

「你好我是羅老師。抱歉你寫的內容太亂了,我無從聚焦。你想問的是什麼呢?」

後來,她回覆:「羅老師,不好意思,其實我的提問是針對您跟詹宇先生直播的,因為想問的很多所以放在私訊,很雜碎的一口氣問太多問題實在很抱歉。我再整理我的問題以後再寫信給老師,謝謝老師耐心的閱讀。」

我想了一想,回覆她:「沒關係,但麻煩你一次問一個問題就好,慢慢來比較快。

或許媽媽也是那種習慣腦袋一直轉、停不下來的人,但這樣其實對教養並沒有好處,因為教養最需要的是:停。看。感受。思考。最後再選擇怎麼做。

若心裡沒有停下來的空間,遇到事情就馬上劈哩啪啦地急著做出反應,往往最後還是以無意識的慣性來應對。

這樣對自己沒有幫助,對孩子也沒有幫助。

希望你能覺察這點。」

記得十年前我曾上過一些成長課程,其中有一個活動讓我印象很深刻,叫做:『停。看。選擇。做。』

我把它改良了一下,用在目前疫情每天在家與孩子的互動上:

「停」:遇到孩子的問題時,先提醒自己停下來,不要立即反應。

「看」:是看自己,不是看孩子。我們絕大部分時間都是一直在看孩子,鮮少看自己。所以遇到問題時,最好先把焦點回到自己身上。薩提爾女士說:「問題本身不是問題,如何應對問題才是問題。」應對問題的正是我們自己,所以我們必須先觀看自己。

「感受」:感受自己的內在,不要急著思考(這很重要);先感受自己的情緒,採取3A情緒急救法,可以在進行時配合「寶之呼吸」~

「思考」:情緒比較緩和後,想想「你要聚焦在孩子不好的行為上,還是聚焦在如何解決問題上」;

「選擇」:選擇你可以用的方式,然後去「做」,包括:

a 指責,罵他;(你到底在幹什麼?吃早餐時間還在看漫畫?你知不知道現在幾點??)

b 威脅,恐嚇他;(你信不信我把你的書通通丟掉?)

c 命令、驅使他;(你給我馬上乖乖過來吃早餐!)

d 客觀敘述你看到的事件:(eg: 孩子!我看到你一直在看漫畫、沒有吃早餐)

e 說出自己的感受,可以讓自己舒服一點;(我感到有點焦慮、緊張)

f 說出你的想法;(因為你等一下就要上線上課了,我怕你等一下會來不及)

e 啟發式問句;把問題歸還給他,問他可以怎麼解決這問題。(你覺得,現在應該要做什麼比較好呢?)

我們每天都要「做」很多決定,做很多事。

而每一件事,都需要「選擇」怎麼做。

若我們能在選擇以前先「思考」一下,或許結果會很不一樣。

在思考前若能先「感受」一下自己,覺察自己的情緒,甚至花個幾秒來照顧、安撫一下內心,情緒就得以流動,不但可以讓我們比較不會秒爆,也可以讓我們之後的思考比較不會被情緒勒索。(其實很多時候,我們都會被自己的情緒勒索)

要能感受自己,就必須先「看」到自己,把焦點回到自己身上,我們才看得見。

而要看見自己,我們必須練習先「停」下來。

停,真的好重要。

以前小時候看過一部卡通叫「一休小和尚」;他遇到困難時,都會先「停」下來,盤起雙腿、眼睛閉上,觀看自己內在,沈澱後思考,最後有所得,選擇解決問題最好的方法。

若我們能養成這樣的模式,相信在居家防疫這段期間跟家人、跟孩子的摩擦就會少很多。

我們一起努力。

#羅寶鴻的安定教養學


Tags:

About author
AMI國際蒙特梭利協會0~3歲、3~6歲認證專業導師,有近20年幼兒教育經驗,在台灣北、中、南等地區舉行過數百場演講、家長講座、及師資訓練課程。多年來在幼兒教育的耕耘獲得許多家長的信賴,面對家長教養煩惱的諮詢,以最親切又專業的態度回覆,其堅定而溫和的文字,總是能療癒每個因為教養而焦躁不安的爸爸媽媽。 著作: 1. 【羅寶鴻的安定教養學】 -榮獲2020年金石堂親子教養書藉年度暢銷榜第一名 -榮獲2020年博客來親子教養書藉年度暢銷榜第二名 2. 【蒙特梭利專家親授:教孩子學規矩一點也不難】
羅寶鴻老師 - "For the Love of the Child."
View all posts